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核心展区,中国移动的展台被此起彼伏的笑声和惊叹声包围。五只憨态可掬的四足机器狗正踩着精确的节拍“摇摆”,与一旁挥舞机械臂的中型机器人默契配合,组成一支活力四射的“AI表演团”。这场名为“机器人家族联欢会”的展演,正是中国移动“灵犀”机器人家族向全球观众递出的“碳硅协同”时代名片,生动诠释了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活场景的实践路径。
技术破壁:从炫目群舞到协同控制的内核
机器人群舞的精彩纷呈,其背后是硬核技术的强力支撑。
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自研的多智能体群控技术,其核心突破在于解决了“异构机器人协同”这一行业共性难题。系统为形态、功能迥异的机器人——无论是灵活的四足机器狗,还是精细操作的人形机器人——建立了一套统一的“任务语言”。这意味着,当机器人收到"完成一场群舞"的指令时,能对运控参数、动作细节、表情管理都能进行精准理解,控制执行误差在60毫秒内,实现了近乎“眨眼间”的响应。这标志着大规模异构机器人协同控制从理论走向了工程化落地。
而实现这一点的关键“神经”,在于高效的多模信息同步机制(5G/WiFi/蓝牙等)与创新的端云协同机制。云端“智能体大脑集群”如同总指挥部,进行全局认知与高效调度;端侧的“小脑”则通过高速神经通路实时接收指令。这种架构不仅确保了动作、灯光、表情的高度一致性,更赋予机器人集群强大的知识迁移与技能共享能力,使其能动态调整任务优先级。
现场,当机器狗需要表演高难度“倒立”时,旁边的人形机器人能智能避让,做到“分而不乱、合而有章”。这种“一呼百应”的灵活指挥模式,预示了未来在复杂环境,如工厂智能制造、厨房协同作业等集群应用场景中,智能体将从“专用工具”进化为真正自主协作的“通用伙伴”。
场景落地:迎宾导览,诠释“可依赖”的AI服务
告别舞台表演区的“炫技时刻”,展区内的迎宾导览机器人,正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建立碳硅共生新秩序。
入口处,一只四足机器狗正用丰富的表情包和肢体语言热情迎客:“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移动‘新三样’展区!”它能感知观众靠近,主动解锁趣味互动。这背后是强大的情智交互能力,让机器展现出令人会心一笑的“可亲近感”。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穿梭在汹涌人潮中的全尺寸与中尺寸迎宾导览机器人“讲解天团”。它们搭载的多模态交互技术,突破了传统“一问一答”的桎梏。面对观众随时打断提问“智能网联车能自动驾驶吗?”,机器人能无缝切换话题,从宏观布局讲到具体案例。遇到专业观众深究“情感计算”原理,又能精准调取知识库,用通俗语言深入浅出地解释。
依托中国移动坚实的5G网络基础和边缘计算保障,这些机器人始终应答如流,动作流畅,验证了其在高负载真实场景下的服务韧性与“可依赖性”。
价值升华:从WAIC秀场到普惠未来
从舞台上的群体智能协同惊艳亮相,到展区内全天候可靠服务的迎宾导览,中国移动“灵犀”机器人家族在WAIC的精彩表现,绝非一场简单的“AI秀场”。它勾勒出技术落地的路径图——以坚实的网络保障为基石,通过言姿协同、自主感知、智能决策等核心技术的突破,实现AI在生活与生产场景中的深度融入和价值创造,让AI从聚光灯下的“黑科技”,转变为触手可及、值得信赖的生活助手与生产伙伴。(焦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