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荔北种进一步北移 瓯海收获首批无核荔枝
个头乒乓球大小,皮薄肉厚无核,咬一口滋味香甜……7月31日,记者来到温州市瓯海区强村农事服务中心的荔枝种植基地,发现10亩地的荔枝树迎来丰收,颗颗荔枝挂满枝头。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作为技术单位,攻克了荔枝高纬度种植难题,实现“南荔北种”进一步北移。这也是我省目前沿海最北端(约北纬28°)的荔枝产区。
“去年起,我们先后引进了‘无核荔枝’与‘仙进奉’两个优质品种,目前已试种了600多株荔枝树。”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专家宋洋介绍,现在基地荔枝树长到1米左右高度,首年初挂果荔枝最大达44克,糖度可达17至18度。目前已收获50公斤以上,预计明年产量将有大幅提升。
荔枝是典型亚热带果树,冬季低温耐受极限为-2.6℃,向来被视为岭南的“专属”。上世纪60年代起,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在温州苍南马站镇试种荔枝,当地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为荔枝生长提供了天然条件。“相较于苍南,瓯海的纬度更北一些。”宋洋表示,此次无核荔枝在瓯海成功试种量产,也代表着品种改良和农业技术水平的进步。
“南荔北种”的关键是解决冬春季低温与荔枝花期多雨两大难题。去年,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与瓯海科创中心通过“院地合作”模式,在荔枝基地引入双膜温棚栽培技术,最低能抗-5℃的低温,每株树苗还设有专门的喷滴灌设备。如此一来,不仅保障了荔枝树成花坐果,更将荔枝成熟期延后到8月份,正好填补海南和两广荔枝退市后的市场空白。
去年起,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技术团队对瓯海荔枝种植基地定期指导,从枝梢修剪、营养管理到棚膜使用等方面入手,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应当地气候的荔枝种植规范。团队还在绍兴上虞、衢州江山、丽水青田等地进行了荔枝试种,进一步探索“中国最北荔枝产地”的极限。(记者 王艳琼 金鹏)